1945年4月,战争已近尾声,德国人疲于应战,炸弹轰塌了小镇附近的桥梁,前线步步逼近,德国士兵忙不迭撤离,以逃脱美军的进攻,而七个十几岁的少年却被组织起来顶替他们来到前线作战,在纳粹流血即荣耀的思维鼓动下,他们竟然面对炮火连天的危险境地却毫无畏惧。而其实,在上前线之前,战争对于这些男孩不过是充满冒险的幻境,他们将如何抵抗这残酷的现实呢?
1901年,在战争来临前,威廉·莫克尔拥有着美满的家庭,他的妻子刚刚怀孕,他以为可以过上平静生活的时候,战争爆发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在英国侵略战争期间在集中营被谋杀。作为一名战俘,他的心里燃起布尔人的火焰,决定组建布尔人的橄榄球队并打败高傲的英国人。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第二次大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
红军的长征队伍,冲破国民党封锁线,由甘入陕,即将获得胜利,在红军的先遣队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战斗力最强,枪法最过硬,他们冲在前线的前线,伤亡率也最惨重,这就是尖刀班。
Intheautumnof2014,intheATOzone,anintelligencegroupheadedbyexperiencedcaptainAntonSayenko(calledbynickname"Banderas")triestopreventsabotageandneutralizetheRussiansaboteur.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本片曾获9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法国凯萨奖最佳外语片、欧洲影展最佳影片。
1864年普丹战争爆发,也称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1864战争是丹麦历史的关键转折,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奥地利和北德意志联邦若干成员国对丹麦发动的战争,丹麦在普丹战争中战败,失去了40%的领土和38.5%的人口,战争仅持续6个月但是丹麦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在很多版本的欧洲 历史课堂上,这次战争被看作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联邦的第一步。 男爵庄园佣人的两个孩子延森·彼得和延森·劳斯特同时和庄园管家的女儿英奇相爱,但两兄弟因为普丹战争应召入伍。临行前劳斯特偷偷与英奇发生了关系,意外怀孕的英奇不得不去战场寻找孩子的父亲。而孩子的生父劳斯特却战死沙场。战争摧毁了丹麦的国土,也摧毁了无数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据历史故事改编,由戴维斯·西曼尼斯执导,讲述了德国军医乌尔里希在拉脱维亚偏远地区的精神疗养院任职期间找回自我的故事。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还有一年,乌尔里希受命前往该精神疗养院开展工作。任职期间,他想要重建疗养院,却意外遇到一个神秘的孤儿,这个孤儿生活在疗养院附近的森林里。乌尔里希在这片森林里、这片净土中逐渐找回自我,而这片净土最终也将为反抗战争做出最后的努力。导演通过影片想要向观众表达人性对于人类的重要。
以色列军人敲开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门,宣布他们的士兵儿子阵亡,妻子晕倒,丈夫陷入无处躲避、只有依靠自残来发泄的悲痛中,夫妻俩伤心欲绝,方寸大乱,正在接受现实、安排葬礼的时候,军方又发来通知,刚才通知错了家庭,牺牲的另一个和他们儿子同名同姓的战士。悲极生乐,父亲却没有彻底放心,动用关系让军方赶紧把自己儿子从边境撤回来。没想到,回家途中又生变数,然而事情却又一波三折,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